电话:0371-67120029


手机1:13592411096
手机2:13333866612
电话1:0371-55671939
电话2:0371-67120029
地 址:郑州市金水区政七街河南烟草对面30号

园区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园区新闻
    网上公墓对公共祭祀和私人祭祀的不同冲
发表时间 : 2018-06-07 10:10:34 * 浏览 : 302

 
1.公共祭祀与私人祭祀的差别
公共祭祀通常指由国家或组织发起的有专门司仪带领的共同对神灵、先贤或公共人物进行的祭祀活动,也指人们自发地进行类似的活动,例如对孔子、黄帝、大禹以及一些公共人物的祭祀,体现出重精神性、低在场性的特点。私人祭祀通常指在本家族的家庙内、私人空间或是坟墓旁进行的祭祀,其主要祭祀对象是自己的先人,表达对个人和家庭情感的追思与悼念。
2.网上公墓的媒介延伸性促进了公共祭祀文化的复兴
公共祭祀文化更多地是被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士人阶层的入世生死观所倡导和控制的。“子不语怪力乱神”,搁置死亡而强调在有限生命中去立言、立德、立功,尽忠执孝,通过达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超越死亡。这使得公共祭祀的意义更多地在集体性中获得精神升华而非悼念亡者本身。
 “我们发现自己日益转化成为信息的形态,日益接近意识的技术延伸,人越来越多地把自己转换成其他的超我的形态。”②网上公墓打破时空限制,开辟了祭祀文化新的实现形式,促进了公共祭祀的复兴。国内较大的如中国祭拜网、netor追思、中国祭祀网、中国陵网等网上公墓,有专门的板块对已逝名人或先贤提供“在线追思”、“今日祈福”等祭祀项目。公共祭祀本身具有的较低的在场性更促进了其发展。
网上公墓不仅改变着公共祭祀的模式,甚至改变着公共祭祀文化的内容,将目光拓展到了一般逝者。中国祭祀网,将其网上陵园分为“大众陵园”、“名人陵园”和“公益陵园”,其中“公益陵园”提供的正是凭吊有意义的陌生者的板块。同时,“一网同怀”的论坛板块,使天南地北不相识的祭祀者能够便捷地沟通和分享信息,每个人都成为言说的主体,这种交互性超越了传播本身的传递作用,使其获得了更为自由的发展空间。
3.网上公墓的低在场性打破了私人祭祀的文化平衡
与公共祭祀侧重的精神性不同,私人祭祀同时需要很强的在场性。网上公墓具有的更便捷、更安全、更经济、更耐久等优势,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更加明显。特别是随着网络虚拟技术的推进,祭祀的仿真性在增强,在参与性和环境模拟性上都大有改进。但无论拟真性如何提高,私人祭祀对在场性的要求都无法得到真正满足。
与公共祭祀不同的是,私人祭祀更多地依托于道家不执着于生死、顺其自然的平民化的生死观,以一种安身立命、本真的态度来体验人生。除了追求尽孝悌之义外,还有一种面对死亡能无悔一生、实现家庭和社会责任的感悟。因此少不了对逝者人生的一种追忆和体悟,这就需要亲自参与到扫墓和祭奠活动的高在场性,对逝者的追思才能*为彻底地得到实现,否则就只能达到一种回忆,这就是睹物才易思情的深刻意味。
网上公墓的迅速发展冲击了实地的祭祀活动。网上公墓的交互性削弱了在场性,在场性的追思转变为人机互动的形式来实现。对于网络虚拟的依赖感打破了私人祭祀本该有的文化平衡,使其成为一种符号化和形式化的过程。“死亡作为此在的终结乃是此在*本己的、无所关联的、确知的,而作为其本身则不能确定的,不可逾越的可能性。死,作为此在的一个终结的存在,存在在这一存在者向其终结的存在之中。”③死亡与其实现之前是一个整体的存在,而对于死生的体悟,在私人祭祀中就体现为对逝者的一种在场性追思,这是私人祭祀的实际效果得以实现的*重要前提,也是网上公墓的拟真性**无法代替的。
细化传播策略以促进祭祀文化的平衡
网上公墓对公共祭祀文化的发展带来了促进作用,对私人祭祀,一方面使其获得新的形式,另一方面却在消解着私人祭祀所具有的核心意义。这种文化失衡现象,可以通过区别对待的传播策略来达到平衡。
1.规范网络管理,促进网上公墓形成良好祭祀平台
网上公墓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介环境,想要将其交互性、便捷性、耐久性的优势发挥出来,必须完善网上公墓的管理。目前网上公墓量多人气少,其原因除了低在场性等无法弥补的缺陷外,还有网络经营不善、建设不全、宣传不够等现实因素。因此,网上公墓需要一个完善的法律法规以及规范化的市场作为其发展的基础,应尽快完善《殡葬管理条例》的相关条款。
2.扩大网上公墓对公共祭祀意义的承担
 “科学对文化发展的冲击,表现在它对技术进步的贡献之中,尤其是对信息传播和知识传播的贡献之中。反过来,在被传播的知识中也可以看到科学的冲击。”④公共祭祀在祭祀文化中承担着公共文化、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的作用,将网上公墓的交流平台从论坛扩展到即时交流工具,建立更自由的公共空间才能促进公共祭祀所产生的意义。国家的相关机关可以引导群众参与到网上公墓的公共祭祀中来,对一些大型的公益性的祭祀网站采取政策的支持和财政上的帮助。
3.整合传统与网上公墓,实现私人祭祀的文化平衡
网上公墓作为一种侧重于关系传播的媒介,其虚拟性对祭祀的内容必然存在消解的作用。无法满足实际祭祀的精神需求导致了其人气不高;而已参与者又极易产生依赖,将传统的私人祭祀淡漠。把传统墓地和网上公墓进行整合,将是私人祭祀发展的出路。实体墓地的经营者可以建立相应的网上公墓,反之,网上公墓也倡导祭祀者进行传统的私人祭祀。一方面,将传统私人祭祀中与时代发展不符的部分,由网上公墓来承担;同时,在人们有空时也不忘传统的祭祀,使私人祭祀核心精神所依托的在场性得到发挥,实现祭祀文化的媒介平衡,使不同媒介环境都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良性发展。